1934年深秋,顺德大良镇的天宝荣金铺里,6岁的李兆基踮着脚尖,看父亲李介甫用试金石划过金条。熔金炉的火光在幼嫩脸庞上跳动,他遽然开口:阿爹,这锭金的划痕带青,成色缺乏九五。合座店员惊得万籁俱寂——这个刚学辨金三天的孩子,竟比三十年迈匠人还毒辣。
每天鸡鸣时分,李介甫就把儿子拎到账房:错一子,打一手板。有次核对月账差了五文钱,李兆基翻遍三百张收据,终究在煤油灯下发现被甲由啃掉的数字。现在手心还藏着茧子,晚年在清华演讲时,他笑着举起右手,但当年那本《四柱清册》,让我理解数字比情面更牢靠。
1938年日军轰炸顺德,十岁的李兆基抱着账本躲进防空洞。邻铺王掌柜瘫坐在地上哭嚎:我的金子全完了!小李却掏出算盘:王叔,你在汇丰存了八十两,恒生还有三十两...噼啪声中报出准确数字,大人们都看呆了。这段阅历催生了他最著名的结论:浊世里能保命的不是枪炮,是算盘。
1942年某夜,一队伪军闯店勒索。当兵痞的刺刀抵住货台时,14岁的李兆基遽然开口:老总要的二十两黄金,换成港币八千四,买米四百担,存汇丰月息三分七...伪军喽罗听得发懵,临走撂下句线;李老板,你家仔的算盘比老子的盒子炮还吓人。这个风闻虽无实证,却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被《苹果日报》翻出来,戏称李兆基的算盘击退了索罗斯。
1948年中秋夜,20岁的李兆基挤上开往香港的渡轮。同船巨贾带着整箱金条,他包袱里却只要三样东西:母亲缝的棉袄、翻烂的《易经》,和父亲给的试金石。黄金会抢光,线;五十年后他这样解说。
初到香港的李兆基,在文咸东街骑楼支起外汇摊。邻居黄伯记住:后生仔戴副圆眼镜,说话带着顺德腔,但算汇率比电报都快。有次暗盘估客用掺铜的墨西哥鹰洋骗他,李兆基掏出试金石一划:阿叔,你这银元该去补牙。从此得了个金睛四眼仔的名号。
1958年暴雨夜,三个外江佬在陆羽茶馆密议六小时。服务员阿英回想:他们用茶水在桌上画楼宇结构,李生遽然拍桌说分层卖!首付一成!这个构思催生了永业公司,也改写了香港地工业规则——之前高楼都是整栋卖给洋行,他们创始的分层销售让升斗小民也能当业主。
1967年暴乱期间,汇丰银行挤满兜售房产的移民。李兆基却带着两麻袋现金走进地政署,以97万拍下北角整排旧楼。《工商日报》嘲讽:李氏集团在坟场边捡废物。成果三年后地价暴升,这批废物变成价值4000万的黄金地段。他后来总结:经商要学鳄鱼,他人流血时你寻食。
恒基的旧楼猎手团队堪比007。为收买旺角一栋六层唐楼,他们追寻到34个业主,包含巴西咖啡园主和旧金山洗衣工。有次在伦敦找到九十岁原业主,李兆基带着顺德双皮奶当手信,用粤剧《帝女花》翻开话匣子。对方孙女回想:他聊祠堂旧事的姿态,底子不像亿万富翁。
1970年代,恒基以每平方尺3港元收买新界换地证,农人笑他们买废纸。1990年代开发天水围,这些废纸暴升至3000港元/尺。前地政署官员王志强说:李兆基比政府更早看懂规划图,他收买的换地证连成片,正好掩盖地铁规划线;
1983年收买中华煤气时,董事会上反对声不断。李兆基用粉笔画示意图:煤气管道铺到哪,咱们的楼就盖到哪。二十年后计算显现,恒基70%的项目都在煤气管线沿线。《信报》总编林行止批判:这是披着商业外衣的独占。但毋庸置疑,这种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战略让恒基楼宇总是首先通燃气。
1959年与原配刘惠娟离婚,被港媒称为百亿分手案。知情的人悄悄表明:李太想干预元朗项目,李生当众摔了茶杯说公司姓李不姓刘!这段阅历让他定下铁规:李家媳妇不得经商。后来徐子淇出资美容店,被老爷子正告:要当李太就安心相夫教子。
2010年长子李家杰遽然带回三胞胎,李兆基在宗族会议上痛斥:咱们李家人干事要光明磊落!但百日宴当天,他抱着孙子笑得合不拢嘴。职工暗里说:老爷子给孙子取名智信、仁德、礼义,把《论语》都用上了。
风闻李兆基曾请风水师蔡伯励布局,将浅水湾大宅花园改成双龙戏珠阵。2007年李家诚大婚当日,88辆婚车成心绕行港岛三圈,被指镇住中环煞气。《遽然一周》拍到蔡伯励接连七日进出李家大宅,警卫手里总拎着装有罗盘的檀木盒。
2008年汶川地震时,李兆基正在北海道泡温泉。看到新闻后当即致电秘书:把我飞机上的红酒全卸了,塞满帐子和药品!机长提示违背航空法令,他对着电线;人命关天讲什么规则?就说是我李老四的飞机!这架波音737终究运抵135吨物资,比政府救援队早到6小时。
2013年股东大会上,大学生责问:您知道现在年轻人要不吃不喝19年才买得起房吗?85岁的李兆基推了推金丝眼镜:我23岁创业时,在油麻地睡阁楼,每天啃冷馒头。现在你们诉苦买不起天汇豪宅,怎样不问问自己为什么非盯着山顶物业?
捐建清华李兆基科技大楼时,他坚持用父亲李介甫命名。项目负责人回想:咱们提议用李兆基楼,他摆手说我还欠老爷子一顿打。大楼完工时,他摸着奠基碑说:当年要是多挨几板子,说不定能捐更大的楼。
2019年退休典礼上,91岁的他特意穿上1958年创业时的灰布长衫。当记者诘问千亿家产分配,他掏出手抄《易经》念道:见群龙无首,吉。次日《明报》解读:这是给两个儿子的终极考题——既要竞赛又要协作。
退休后的他常去深水埗街市买菜,鱼贩陈伯说:李生挑鱼要看眼球清亮,和在工地验钢筋一个规范。有次被学生认出,他留下金句:当年我盖楼让你们住得好点,现在该你们教我怎样活得像个人。
阿基的算盘,能算出地皮三十年后的价值。有次咱们竞标同一块地,他报的价格正好是我的底线——后来才知道他雇人翻了我办公室的废物。这段轶事被《亚洲华尔街日报》曝光后,李兆基笑着回应:废物里才有线;
他的土地银行实质是时空套利。用今日的贱价收买破碎产权,等城市规划实现未来价值。这种形式需求政商联系的精准把控,全世界只要香港能孕育这样的商人。
当李兆基给孙子取名智信仁德时,似乎在给整个香港资本主义写注脚——用传统品德包装现代资本游戏,这是终究一代教父的生计才智。
结语:算珠声里的香江往事 当维港的霓虹照亮国际金融中心时,或许有人会想起那个在顺德金铺打算盘的少年。他的人生轨道暗合着香港的命运:
正如他在回想录结束写道:我这一生,不过是把父亲教的算盘打法,用在了更大的账本上。这个总说赚够100分,再赚多20分做慈悲的白叟,在年代裂变中留下了共同的生计公式——既传统得顽固,又精明得可怕。